【海峡食品产业网】6月30日讯 每天数千斤私宰猪肉流入通州市场,经检测水分超标、含瘦肉精……近日,北京市食品药品稽查总队等多个部门,联合查抄了一个猪肉生产窝点,再次发现了食品安全隐患。
舌尖上的不安全,是百姓心头挥之不去的阴霾。造假手段层出不穷、欺骗伎俩与日俱新,监管部门自然是责无旁贷、含糊不得。但在实际整治时,却经常面临执法难、“无罚则”等尴尬局面。在这次查抄中,现场也未发现注水工具,问题很可能出在养殖或运输环节,“不排除是用泔水喂养”。由于监管难以覆盖养殖、屠宰、市场流通等环节,执法就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处境。
食品安全是“生产”出来的,更是“严管”出来的。然而,监管必须跟上形势变化,不能总是落后一步。比如说,针对养殖或运输环节的猫儿腻,能否将监管的关口前移,打造完整的监管链条?针对私人养猪分散广、数量多的现状,能否联合多部门执法,形成综合治理的合力?唯有执法监管有的放矢、应势而动,才能从源头上根治“注水猪”“泔水猪”。